你是否想知道,回到一百年前故宫博物院刚成立时的场景,会是什么样子?又是哪些人为故宫的将来费尽心思,保护着那些珍贵的文物?我们可以阅读章宏伟写的《故宫掌门人1925 - 1949》,去了解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重返成立现场
1925年10月10日,神武门上摆放着“故宫博物院”的题字,现场人声鼎沸。各路来宾汇聚北京故宫匾额,一起注视着这一重要场合。大家脸上洋溢着期盼和激动,这座古老的宫殿从此以崭新面貌迎接公众。这不仅是建筑物的改变,也是文化延续的新开端。
作者的初心
章宏伟于1998年进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为其深厚内涵所打动。彼时院内历史文献不足北京故宫匾额,他便开始努力钻研。他致力于再现七位主要管理者在故宫建立及发展过程中的决断与责任,要让世人明白珍贵文物与国家前途的紧密联系。
史料的还原
章宏伟借助原始资料和学术发现,收集了目击者的看法。他给旧照片标明具体时间,比如1924年12月24日物资清点启动的日期,并且区分了白天和晚上。他觉得白天的照片对这个重大历史节点更有价值,努力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
掌门人的担当
在局势动荡的文化背景下,七位负责人和有远见的人为了守护故宫及文物遗产,成功构建了保护屏障。他们把珍贵文物看作性命,在面临困境时依然固守岗位。他们的责任感,既体现了对文物的珍视,也代表了民族文化后继有人。
文物的命运
许多人对马衡事迹感兴趣,集中探讨战火里故宫宝贝的遭遇。故宫的员工把文物和民族前途系在一起,明白文物是“国家的命根子”。在炮火连天时,他们带着宝贝到处移动,目的是让国宝不受一点损伤。
故宫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步入规范阶段。若要挑选一个文化遗产来代表中华历史文化,故宫是最佳选择。它蕴藏着中华民族的过往,是历史与文化的生动体现。
你是否也被故宫博物院创建那段往事所感动?可以在留言区表达你的想法,同时记得给这篇文章点赞和转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