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宫,那些高挂的匾额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但是,你明白每一块匾额所蕴含的深层意思吗?接下来,咱们一起探寻这些匾额的神秘之处。

正大光明匾


乾清宫悬挂的“正大光明”匾额,广为人知。此匾文字源自宋代朱熹编纂的《朱文公文集》。它还具备特殊的历史意义。自雍正皇帝起,清朝确立了隐秘的皇位继承办法。皇帝会将挑选继承人的诏书,置入名为“建储匣”的匣内,随后将其隐蔽于“正大光明”匾之后。皇帝离世后,主管相关事务的官员便会取出那个盒子。他们会将盒内文书,同皇室秘藏的其他文书相互比对,从而明确继承人选。这种办法,使皇子们为争夺王位而引发的纷争,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中正仁和匾


养心殿之中匾额的意思是什么,雍正皇帝手书了“中正仁和”的匾额匾额的意思是什么,这四个字对帝王的操守有清晰的规范,期望他们能坚守公正不倚,推行仁爱之策,创造和睦之境,并将此作为自身举止的规范。大宝座安放在厅堂的正中位置,西边那座小殿屋,是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这块匾额体现了雍正治理国家的想法,他希望自身能够公正无私,仁爱百姓,使天下民众生活安稳,无忧无虑。

勤政亲贤匾


西暖阁之中,悬挂着雍正皇帝亲自题写的“勤政亲贤”匾额,这四个大字清晰可见。这处皇帝用来批阅文件、与大臣单独谈话的房间,上面的匾额时刻提醒着雍正要努力工作、团结有能力的官员。雍正皇帝毕生非常勤勉,他阅读了大量臣子呈报的公文,确实是“勤于政务、亲近贤才”的坚定实践者,这也体现了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臣民也要求严格的治理理念。
三希堂
养心殿西暖阁旁边,有处面积狭小的小屋,是乾隆的书房,名叫“三希堂”。乾隆皇帝很喜爱书法,在此处收藏了他认为的三幅珍贵的书法作品。这“三希堂”虽然空间不大,却反映出乾隆对书法的看重,也显现出清朝皇室对文化艺术的重视。

无为匾


交泰殿位于乾清宫与坤宁宫的正中间,它的名称取自《易经》,意指天地之间相互沟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殿中悬挂着一块“无为”的匾额,系康熙皇帝手书。老子有言“圣人不会轻举妄动,以沉默的方式施以教化”,康熙题写此匾,并非主张无所作为,而是意在遵循自然规律治理国家,让民众得以安稳度日,重拾生机。

皇建有极匾与建极绥猷匾

外朝那三座核心的大殿,主要作用是举行重要的典礼活动。保和殿顶部挂着的“皇建有极”匾额,是乾隆皇帝亲自题写的,“极”指的是公正的规范和标准,说明治理国家需要坚持公正无私的态度。中和殿里面摆放的“允执厥中”匾额,来源于舜帝对禹的教导,目的是告诫执政者要专心一致地走公平的道路。太和殿的“建极绥猷”匾额,也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只是现在人们看到的,是2002年根据老照片仿制的,因为原来的那块匾已经遗失了,无法寻回。奥巴马参观故宫时,看到了这块匾额,觉得内容很有意思,上面写着治国者应该施行仁爱政策,要体恤百姓。
故宫里的那些匾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意义。你对哪一个匾额所蕴含的寓意最为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并且不要忘记给这篇文章点赞和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