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起源与演变
孔庙起源于鲁哀公的举动,孔子去世后的次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的三间房改造成祭祀庙,此为孔庙的源头,此后历代封建王朝在全国州县修建孔庙,还制定相关礼仪,可见他们对孔子的敬重,如宋徽宗崇宁三年,赐孔庙殿堂“大成”之名,还亲自题写匾额,这使孔庙地位进一步提高。
兰州府文庙始建
《甘肃新通志》记载了兰州府文庙的历史,元顺帝至正五年,知州姚谅建造了这座庙,它最初是州学,后来甘肃的政治中心迁移到了兰州国学馆匾额,这座庙就成了兰州府文庙,经过数百年变迁,它成为了兰州重要的文化象征。
多次修缮历程
兰州府文庙经历过多次修缮,最后一次修缮发生在宣统元年,那时陕甘总督升允遵照大祀体制,向朝廷上报并重新进行改修,多次修缮让它保持着古朴风貌,它承载了无数历史文化记忆,还见证了兰州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
办学保护贡献
为保护府文庙古建筑,兴文社等八个公益社团在此处开办学校,赵元贞出任校长,学校用刘尔炘的字来命名国学馆匾额,叫“兰州私立志果中学”,这所学校即如今的兰州第二中学。办学既保护了建筑,又培育了人才,发挥了文化与教育的双重作用。
碑石守护之功
兰州府文庙曾保存过著名的《淳化阁帖》碑石。抗战期间,日寇实施轰炸。碑石被转移到尊经阁下。赵元贞曾撰写文章表示,碑石因藏于文庙才得以平安无事。后来石刻由志果中学负责保管,它具有重大的文物保护意义。
皋兰县文庙变迁
皋兰县文庙旧址在城关区张掖路,它在清初开始建造,这里原本是靖逆侯张勇的故居,乾隆五年时被改建成文庙,之后又成了兴文社。其原建筑总面积大概是950平方米,2001年搬迁到了安宁九州台,2010年成为“兰州国学馆”。
大家都在想,这些历经诸多沧桑变化的孔庙,它们所承载的最大价值究竟是什么,赶紧到评论区去分享你自己的观点,还要点赞并且分享这篇文章,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兰州孔庙的故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