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10点,*经济网在微博上公布了一则关于“小学周边商场‘赊账’”的新闻,迅速引起很多网民关注。截止发文,该微博阅读量已超过1271万,共斩获转发3214次,评论7910条,点赞11255个。
那么,这则网友质疑的新闻到底说了件什么事呢?
小学生大学周边商场“赊账”11天消费660块!
从6月2日开始,一名家长持续发微博,称自己是雨花区长塘里学校一名两年级生的父母,近日,她看到自己的儿子在自己不知情的状况下花掉了600多元,并且消费的店子竟然就是大学周围的小店。
这家昵称为"旺旺学生用品",该家长在微博晒出了转账截图。在2018年4至5月前后一个月时间,该学校生在11天的时间内消费了660元,其中最高的一笔数额是140元。
令她觉得惊讶的是,首先女儿在一个小店花了这样多钱没有征得自己的同意;另外,店家还可以提供"赊账"服务:"即使儿子留下名字,就能赊账把想买的东西带走。"
该家长介绍,女儿花的钱是手机中假期和以前家人同学发的红包来买东西,如果当场没有带以及带够钱,孩子可以先将东西拿去,然后记下店家的手机,回家后加手机之后给别人发红包。
根据该家长提供的转账记录显示,该手机多次给名为"快快乐乐"的账号转账,大多在十余元到几十元不等。其中两笔较大的消费是5月26日消费的90元和5月17日消费的140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笔是以红包的方式发出的。这个140元的红包就是父母口中的"最高金额赊账"。
6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雨花区长塘里3片3栋,此时正值傍晚11时许,离学生们上学不到1个小时,学校周围不少招牌中具有"玩具"、"文具"的小店正在做打算迎来"午高峰"。店主们将遮雨的大伞纷纷拿到店外零食店的牌匾图片,然后将美食、小玩偶等商品放在店外。
"旺旺学生用品"店也有其中之一,招牌上称其主营范围是文体用品、精品、体育用品等。事实上,这家店也会卖小食、零食等等的东西。记者假装来店里买东西,没有在店内发现显著价格标签,拿起一副塔罗牌问价格零食店的牌匾图片,老板随口说:"20块"。然后并不关心记者这名"大龄顾客"买不买,继续做打算工作。
一名家长称,自己对大学周围小店"可以赊账"一事略有耳闻。"店子只赚钱,小女孩要还不给卖你吗。"
12时许,校门打开,附近的中小学生相继撤出那些店面。在混乱中,记者注意到一名穿着白色衬衫的小学生拿着张便利贴到处在人群中找人。在便利贴纸上,写着若干个名字,后面跟着金额。他说,自己正在"找对方借钱"。他说,纸上的人都是自己班上的钱,他们吃了店里的东西之后没给钱,"欠了店里的钱定时要还的"。没等记者知道他是在帮哪家店"收账",该学校生就离开专心找人了。
12点半,等到人流量稍微小一点,记者走进"旺旺学生用品"向顾客表明了父母微博曝光一事。
对于"赊账"一事,店主王女士解释"经常就有父母跟我们说,‘要是小女孩没带钱,我就转账给你咯’。"她指出,并不是"赊账",而是"先买了,回去再转账"。
微博曝光中的小儿子曾"预先花费"90元和140元,一名女性顾客回忆,那天女孩购买的东西是几本电影、漫画和用品盒等等的东西。平日里,女孩会拿着ipad付账,只是有几次恰好没带,于是便允许先回去后发红包。"不害怕(学生)跑掉,都是附近读书的。"
同时,家长的曝光让人们更加失望:"她把责任全都推给我们了。"针对学校生在店内消费过多一事,王女士坦言:"原本我们就是面向学生做生意的,他们付钱买东西我们不可能反对"。否认自己在做生意过程中有"诱导小学生消费"的行为,一切全凭自愿。
因为店内东西大多没有价格标示,小姑娘具体买了多少件漫画、小说、小精品已经能够准确考证。王女士称:"不可能每个东西都标价,常买的我自己记得价钱的,天天买都清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