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柘林镇,有个夹路村,村里有一位七旬老人,这位老人用刻刀,让枯木重获新生,把别人眼中的废木料,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
从零开始的根雕之路

2020年,汤志岳70岁,他偶然看到一段根雕视频,这彻底改变了他的退休生活,视频里,匠人把看似无用的树根变成活灵活现的动物造型,这个画面深深触动了他,从未接触过雕刻的汤志岳当即决定尝试这门手艺,用他的话说,“看到枯木能变成艺术品,我就坐不住了”。
汤志岳没有美术功底,他从最基础开始学起,通过手机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并仔细研究握刀动作和雕刻技巧,为找合适材料,他在网上精心挑选枯树根,有时为纹理特别的树根宁愿等待十几天也不将就。
自学路上的艰辛付出
刚刚开始学习的阶段,汤志岳的手指常常会被刻刀给予划伤,工作台上满满当当堆积着磨破的砂纸,他每一天耗费数小时去练习基本的功夫,一直到手掌磨出厚厚的茧子,邻居们经常能够看到他坐在院子里对着树根进行沉思,一坐就是很长的时间长达大半天,全身心都投入到雕刻的世界当中。
汤志岳尤为着重去观察树根的自然形态,时常对着一块木料端详好长时间才着手动刀,他讲,每块树根都具备自身独有的纹理以及形状,一定要尊重其天然的特点初学根雕如何着手,这种拥有耐心观察的习惯,致使他之作总能将木材本身的自然美感完美留存 。
因材施艺的创作理念

汤志岳根雕作品最大特点是“因材施艺”,一块粗壮树根在他眼中或许是一头威猛豹子,弯曲枝干适宜雕成展翅飞鸟,他擅长利用树根原有裂痕与结节,把它们转化为动物身上肌肉线条或羽毛纹理。
他从不绘制那种固定的图纸,而是在进行雕刻的过程当中,随时去调整自己的构思,这种随着形状顺势而为的创作方式,让每一件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特质,曾经有一块带有空洞的树根,经由他那双巧手进行雕琢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山间小屋的窗户,看上去显得别具一番韵味。
技艺精进的成长历程
五年里汤志岳潜心钻研,其技艺日益纯熟,一开始是简单的几何造型,如今是复杂生动的动物形态,他的进步大家都能看见初学根雕如何着手,2022 年他完成了第一件让自己满意的豹子根雕,这件作品直至现在还摆放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

汤志岳除了自学玉石雕刻外,还进行根雕创作,他把木雕技法跟玉雕相互结合起来,创作出好多独具特色的作品,家中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刻刀以及打磨工具,他对每件工具的使用都能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
充实晚年的生活转变

根雕给汤志岳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现在他家里摆满了形形色色的根雕东西,有从飞禽走兽到亭台楼阁的各类,啥都有,这些物品不但装饰了他居住的空间,还见证了他五年以来的成长过程。
登门参观此事,邻居们是经常做的,对于他那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艺,邻居们赞不绝口。有些年轻人,专门前来请教雕刻技巧,汤志岳总是热情地分享经验。他说,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好,并且还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种感觉是很幸福的。
传承与展望的未来规划
而当说到未来的时候,75岁的汤志岳这样作出表示,会继续保持坚定创作。他有着这样的计划,要去整理这些年来的雕刻心得;然后编写成简易教材;以此来帮助更多的初学者减少走弯路情况。与此同时,他心里怀着希望,能举办小型展览;进而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根雕这门传统手艺。
在他的认知里,只要双手仍旧能够握住刻刀,就会持续让更多枯木再度焕发出生机。

你有没有在年老的时候培育过新式的兴趣喜好呢,欢迎于评论区域分享你的经历,要是喜爱这篇文章,那就点赞去支持这位坚持不懈的老工匠吧!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