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都城将近一千年,商业文化十分兴盛,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老店铺,这些店铺各自有特别的起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非常吸引人。
重视字号题匾
老北京经营店铺的人格外在意商号和招牌,正式营业之前就开始构思。那时许多做生意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构思商号。由于读书人与商界联系紧密,没有商号的店家可以向他们请教。譬如鞋铺内联升的老板赵廷学识有限,他愿意花大价钱请来一个好商号。
内联升的讲究
这个牌匾的名称很有讲究,“内”代表皇宫、朝廷,“联”和“连”读音相近,暗示着与皇宫的关联。这个商号已经存在了140多年,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它表明老北京的那些招牌不只是个名字匾额年份,更包含着深厚的商业传统和与皇家的渊源,记录着岁月的痕迹。
多样字号类型
老北京的各种店铺名称来源丰富。有些店铺是用人的名字来命名的,比如王致和、王麻子这些例子。另一些店铺则是根据地理位置和著名景点来取的,像是丰泽园、玉华台这些。还有一类店铺的名字是顾客给起的,像砂锅居,它最初叫和顺居,因为用明代的大砂锅炖肉而出名,后来被顾客叫做砂锅居,于是也改了招牌。这些不同的命名方式,都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字号来历传说
北京一些著名的老店铺,背后往往有民间故事。比如天福号,据说在乾隆那个时代,掌柜刘凤翔在废品堆里找到一块旧匾额,上面刻着“天福号”三个字,字迹刚劲有力。他把这块匾挂出来,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来欣赏品鉴,因此这家店的名声渐渐传开了。还有桂香村匾额年份,它的名字来源于店主汪荣清在桂花丛中偶然捡到十枚金戒指,用这笔意外得来的钱,在中秋节时开设了分店,所以店名就叫桂香村。这些故事给老字号蒙上了一层传奇的光环。
匾额字体讲究
字号牌匾上的字很讲究,商家铺户的匾额通常选用圆润端正的楷体字比较合适。圆润厚重的楷书寓意着富足丰收、财运兴旺,京城的老字号招牌大多采用楷体字。例如不少老字号的牌匾是由寿石公、陆润庠、王等书法家所题,王曾中状元,他写的牌匾数量最多。
传承商业文化
北京的老店不单是售卖商品的场所,也是老北京商业传统的延续。它们的店名、历史背景、门面招牌等都蕴含着过去的印记和文化的底蕴。这些店铺经历了时间的磨砺,依然留存到现在,让人们能够体会到老北京的特色。它们是北京历史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记录了北京商业的变迁。
你还清楚北京哪些老字号有特别有意思的起源传说吗?可以在留言区谈谈,也请多给这篇文章点个赞,转发给其他人,让大家认识老北京的商业氛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