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域的古老建筑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了众多目光,永靖县白塔寺川的工匠们为此贡献良多。尽管1967年,白塔寺川被水库覆盖,但他们的精湛木雕技艺至今仍在西北地区的古典建筑中熠熠生辉。
白塔寺川的辉煌过往
白塔寺川地理位置优越,正好处在大夏河与黄河交汇点的北面,地势宽广,土地平坦,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这里就滋养了无数杰出人才,技艺精湛的工匠们也纷纷聚集于此。当地的木匠技艺非凡,无论是建造宏伟的宫殿寺院,还是制作精致的亭台民居,他们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风格。而且,汉式建筑上常见的日月星辰、八卦等吉祥图案吉祥传统木雕图案,也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韵味。
水库淹没后的变迁
1967年,刘家峡水库蓄水启动,随之白塔寺川被水覆盖。当地居民与工匠们纷纷迁往库北部的三塬和岘塬二乡,亦有部分人选择迁至盐锅峡库区的岸边地带。生活环境虽有变迁,然而他们的木工手艺,尤其是木雕技艺,仍旧在西北古典建筑中熠熠生辉。
白塔寺木匠的成就
白塔寺的木匠技艺非凡,人数众多。他们建造的建筑物形态各异,包括雄伟的宫殿和庙宇,还有精致的民居院落,每一座都流露出独有的韵味。他们的作品风格多变,既有富丽堂皇的,也有独出心裁的,高超的技艺一览无余。而且,他们的木雕图案色彩斑斓,融合了龙凤、瑞兽等丰富的传统元素。
技艺的家族传承
白塔寺的木匠技艺注重家族内部的传承,目前已有三家技艺传承超过了七代人。以盐锅峡镇朱王村的朱恒寿福为例,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临夏地区知名的古典建筑工匠,他参与了临夏红园等多个古典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成功地将多种建筑风格进行了巧妙融合,创作出了许多受到广泛赞誉的杰作。
经典作品赏析
朱恒寿福负责修建的莲花山九角莲花殿设计独具匠心吉祥传统木雕图案,从远处看去,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来到临夏红园,主厅装饰华美,雕梁画栋,门窗扇格的雕刻工艺十分精湛,檩间的牡丹等图案栩栩如生。在内院接待厅的天花板上,木雕《二龙吸珠》构思巧妙,雕刻技艺高超,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在修复红园牌坊大门的过程中,朱恒寿福增添了翠竹、老虎、孙悟空等元素,这些既实用又增添了美感。
技艺传承与展望
尽管白塔寺川已不复存在,但白塔寺的木匠手艺却传承了下来。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并支持这些传统手艺,确保这种古老的木雕技艺在新时期得以继续发展和流传。您觉得有哪些途径能更高效地保护和传承白塔寺木匠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