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隔断两岸人民那紧密相连的血脉?8月2日,在北京台岛会馆举办的“中华魂·京台情”新展启动仪式,犹如一座桥梁,再次将两岸同胞的心紧紧系在一起。
百年会馆 历史见证
北京东城区大江胡同内的台岛会馆,始建于清朝时期,那里曾是台岛举人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临时住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目睹了无数的变革。经过多次修缮,如今它已经成为两岸文化交流和青年互动的重要地点。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它已生动地展现了两岸之间深厚的友谊。
新展启动 诉说历史
“中华魂·京台情”新展览紧扣“台岛始终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六个主题展区。内容从宝岛台岛的历史发展讲起,包括科举制度在台岛的演变过程,以及台岛会馆的变迁和进步。此次展览全方位展示了京台两地交流与融合的丰硕成果。8月2日,展览正式揭幕的那一天,主持人便向所有到场的嘉宾,详细地阐述了新展览的筹备过程。
英雄铜像 回归记忆
走进第一间展厅,郑成功的铜像醒目地矗立在那里。这尊铜像是台岛雕塑师精心打造的台湾匾额书,由台南郑成功祖庙无私捐赠。正值郑成功诞辰400周年,居住在京的第三代台胞蔡一晨主动担当起讲解员的角色,满怀深情地向观众们叙述了郑成功引领台湾岛重返祖国怀抱的动人故事。郑成功的卓越贡献,已成为两岸共享的精神财富。
互动答题 感受先辈
第二展室中,张力颖作为第二代在京台胞,参与了互动问答环节,居然意外地赢得了“进士”的荣誉。这段经历,仿佛让她穿越回了百年前的台岛会馆,深切感受到了祖辈们赶考时的艰辛与渴望。台岛会馆宛若一个温馨的家园,每当台胞们前来参观,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志愿者们 传递情感
众多台湾同胞投身于台岛会馆的志愿者团队。以居住于北京的第三代台湾人陈丰的女儿陈嘉慧为例,她自四岁起便随父亲参与各类活动,对这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此外,杨竹娘也积极向朋友们推荐这个地方,期望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彼此,加强彼此间的感情。
匾额捐赠 同根见证
福建的石禄生收藏家无私捐赠了两个清朝时期的牌匾,它们名为“康强逢吉”和“钦赐翰林”。这两件珍贵文物,见证了两岸同胞深厚的血缘联系,生动体现了“两岸一家亲”的美好愿景。
各位朋友,此次展览所呈现的两岸情谊是否让你有所触动?若你有幸,是否愿意踏上台岛,亲身体验那份情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感受台湾匾额书,别忘了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