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独特意义
博物馆是了解城市历史的好地方,在这里,能看到各类历史文物,这些文物展现了一个地区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山东博物馆也是珍稀艺术品延续生命的地方,馆内有无数稀世珍宝,它们静静讲述着往昔的故事,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郭沫若“间接”题匾
山东博物馆的牌匾是由著名国学大师、中科院首任院长郭沫若“间接”创作的,当时郭沫若给博物馆送去了贺诗,“山东博物馆”这几个大字出自此诗,博物馆收到贺诗后非常兴奋,为表达对郭老的感激以及对诗的重视,将诗中的这几个字提取出来并放大,制成了正门牌匾。
题诗曾带来名声
当时,郭沫若题写了诗,他在文坛和学术界影响力极大,这使得山东博物馆名声远播国学馆匾额国学馆匾额,很多人因此开始留意山东博物馆,全国各地游客听闻其名声前来,博物馆每日参观人数大幅增多,对文化传播和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牌匾的困境
但时间逐渐流逝,问题便出现了。许多初次前往山东博物馆的人,难以辨认牌匾上的字。有人甚至认错字体的外形,将其当作别的字,从而闹出诸多笑话。在网上,尤其是本地网友,时常呼吁更换牌匾,目的是防止这种尴尬状况再度发生。
建议更换的理由
名校教授提议将牌匾换成楷书,专家学者建议换成隶书,也有人建议找现代文学大师重新题写牌匾。换掉牌匾可吸纳网友意见,能引起社会关注,进而能提高知名度,还可解决当下的尴尬局面。几年后,大家会忘掉曾经的尴尬,会重新去关注馆藏文物以及历史文化。
反对更换的理由
也有不少人反对更换牌匾,他们觉得这块牌匾已存在几十年,是博物馆的关键标志,要是贸然更换,就等于认可了网友的批评,这不仅否定了博物馆文化,还对郭沫若的书法提出了质疑,在他们心中,这块牌匾有特殊意义,也饱含着特殊感情。
山东博物馆牌匾换不换这件事,引发了很多争议,大家对此看法不一样,并且官方还没有给出回应。在这想问下大家,你觉得山东博物馆的牌匾应不应该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