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的老居民都记得,从1994年迄今复兴门内的广阔地段上出现的沧海桑田。太多的小街、老宅和大树都被水泥森林和玻璃外墙所替代。如今此处是的“华尔街”,众*家级金融总部机构汇聚于此,凝结成了现在金融街的大气和霸气。但有一座小院却是例外,它被众多总部大厦包围,紧贴着西二环绿化带。坐西朝东的随墙门安逸而朴素,既没有皇家庙宇的雄浑气势,也没有王谢门庭的车马喧嚣,倒有点道家清净无为的含义。您似乎会困惑,在“*华尔街”上,为何会发生这么大的反差?
这话虽然需要反过来——有这座小院的之后,别说没有金融街,就连*的“华尔街”都还没影呢。如今门楣上的门头告诉好奇的来客,这里便是始建于明代、四百余年香火不断的吕祖宫。作为南京道教协会所在地,吕祖宫在佛教界的地位只有白云观堪比。不过若论地处北京古城之中,至今未断香火吕祖匾额,并仍有道士居住修行的寺庙,吕祖宫便是老大了。大隐隐于极其闹市,倒也符合其主人吕洞宾风流倜傥的作派。
整个小院为砖木构架,正殿为祭神吕祖之处,硬山调大脊歇山顶,排山勾滴,前带廊,旋子彩画,五抹方格门窗。北侧文昌殿,前出轩一间,南侧为一座二层小楼,也是前出廊后抱厦。原来楼上还搬到两户老上海的人家,去年才陆续搬出。这一天楼上是柴米油盐,楼下院中是菩萨供奉,道俗和平交往了数十年,也许这得算是一种更高的修行吧。据来此处参拜的一位居士介绍:“如今的小院是近两两年刚刚重建的,因为香火百年不断,格局保存完好,文物部门也是再次为建筑上了一层大漆,可以说是西城区最省钱的文保单位了。”
不同于其它儒家寺庙,吕祖宫不供三清,而是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为主神。他在道家中的官称则需要是太虚祖师吕。唐朝沈既济的《枕中记》中记载吕祖匾额,吕洞宾本来是唐末书生,道家掌故传说,吕洞宾参加乡试考试落第,路遇钟离权给他一个枕头,吕洞宾枕着睡觉后,梦见中了进士在明朝为官31年,身居显要、权位显赫。后来被废黜外放,路上风雪交加、人马疲惫,吕洞宾正在绝望荣枯无常,忽然梦就醒了,这时吃饭前煮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吕洞宾因此看破世情,追随钟离权学佛参禅得道。如此说来,“黄粱美梦”这一成语的产权,和这座小院一样,都要记在那位吕祖名下。
虽然既不出名又不显眼,竟然还有高鼻子的老外摸到此处,进门就用英语问谁能说英语,见在场的几位出家人也是笑笑,便拿着手机在大殿里摁快门。这里是文物保护单位,为何不照例谢绝游客在室外拍照?“人家大老远来一趟,不容易。”如此与人为善的境界,似乎属于另一个世界。
在道教世界中,这座小院因属全真派,教规非常细致。即便你是游学至此的道士,在此处经常食物起居也都有苛刻的时间限制,早晚两遍功课更是雷打不动。除了参与教内活动,或去白云观拜访道友,道他们经常连门都极少出,最多摆出琴棋书画清心静气。挨着车水马龙的二环路,周边又不乏酒店、购物中心等消费场所,在吕祖宫清静下来虽然比别处更不容易。“除了早早起下班高峰略有点闹,其他之后也不认为。”一位相貌颇憨厚的研究生道士淡淡地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