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进村,从土房子的裂缝里竖起一只枪管,砰砰两声,倒下两个鬼子;
当鬼子冲进门内,人却消失了……
《地道*》的经典画面,人民大众的智慧,让人啧啧称奇。
而在金华,却真的有这种一个村子,在清末民初,上演着这种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永康东北部的一座历史古老的山村落。一路上溪水淙淙,萋萋青草*古式大门,疑似柳暗花明又一村,走进了一个百年前的桃花源……舟二村历史古老,清代属武平乡,*属云靖乡,至今仍保留着上百幢明清至清代初的古建筑群。
宗祠、民居、商业店面、古井、骑街楼……犹如穿梭历史,感受着这清末至清代初的人文魅力~
这种的庭院众多,绿衣地藓,勾勒出历史的边角。仰躺休息的老太,劈柴的农夫,多了一些地气,让我们非常接近清朝清初的时光隧道。
木桩、牛腿、雕梁画柱,老的不成样子,却栩栩如生,入木三分,诉说着一个个不著名的神话传说。
历史的车轮辗过,有的老房子倒了,新的现代化小楼林立在旧时的土地上,有的则抵住时间洪流的侵蚀,沉寂多年之后,像一个历经沧桑的黑发老者,轻声呢喃将过去的独白娓娓道来。舟山二村就是这种一个“讲故事”的地方。
舟山二村至今仍保留着上百幢明清至清代初的仿古筑群,其中80多幢古建筑有历史记载。目前,市级文保单位或文保点的不可移动文物达30多处,20多处古民居正在进行恢复工作,努力让这个古村还原更完整的历史面貌。
黄印若公祠建于1907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式建筑。正大门是四合院,门面仿西洋建筑样式。踏入院中,柱子雕刻成旧时西洋花瓶样式,抬头则满满都是雕塑精美的*古式柱础,人物、鸟兽、山水跃然于上,雕刻手法多样,栩栩如生,展现出了旧时工匠的娴熟技艺。二楼转角处有个窗洞,被拘于闺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可以透过这个窗洞遥遥望向远方。
此处的古建筑之间不像现代那样狭小,而是排列紧凑,错落有致。走在两座青砖筑之间的大路上,可以在青砖石瓦中展现那庭院深深的历史氛围。
其实,来到此处,不得不提的便是村中布满枪眼的“炮楼”。村里人说,这些“炮楼”是清光绪年间造的,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原先有7个“炮楼”,一个被火着火,一个被屋主拆掉,如今还留下5个。程伯敦介绍,每个“炮楼”的墙壁外侧有瞭望口和枪眼。此外,拐角处或沿街的民居墙上上也都有枪眼。5个炮楼加上去约有10个瞭望口和22个枪眼。枪眼的大小通常为8至10厘米,用石头加固处理。一些民居的客厅和厅堂上,至今还放置着能摆放各种枪具的枪架。
神奇的是,这些房子的地旁边还有逃生通道。逃生通道又称水道,能排水,人也能在上面走,一直通到环绕村庄的舟山溪。有市民介绍,他们小时候常在逃生水道里玩*古式大门,走着走着能够走到小溪里。这都是先人留下的智慧和财富。
这种都能满足剧组从明清到近现代各种不同时期的取景需求。近年来大热的古风(角色扮演)也可以在此处寻找到合适拍摄的地方。除此此外,古建筑群也可以用于拍摄纪录片,唤起当代人对历史的尊重之心,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抽个时间,来这个清末民初的舟二村感受一下当时的*火硝烟。
交通:自驾导航舟二村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