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座城市里,掌握老手艺的人到处都是。他们各自坚持着,比如“杨木匠”,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延续着地方文化的脉络,实在让人想去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
初遇杨木匠
偶然路过,瞥见“杨木匠”的铺子,起初并未觉得有何不同。成都郊外的小镇上,做木活的匠人遍地都是。然而,墙上挂着的彭州市商务局授予的“彭州老字号”铜牌,以及玻璃展柜里陈列的“彭州工匠”表彰杯,立刻让我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我常和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打交道,本身对“工匠”这一行就挺关注,这样一来,探个究竟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结识杨木匠
彭州的江明和杨木匠彼此认识,我因此得知,杨木匠本名叫杨顶春,是彭州木雕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领军人物。他从小在木匠世家长大,祖辈们的雕刻手艺对他影响很大,他制作的木雕非常精致漂亮成都木雕厂加工厂,看的人都觉得很厉害。这让我联想到电视剧《一代匠师》,杨木匠就是海窝子那儿的代表性手艺人。
木雕传承渊源
彭州公众号讲述杨木匠木雕的传承经历。他爷爷在关口场师从沈家习艺,沈家以“沈扁担”闻名乡里。外祖父沈四新喜爱根雕和工艺雕,并将女儿嫁给杨木匠爷爷,两家雕刻手艺因此延续。他父亲杨朝德继承祖上技艺,走村串户做家具的同时仍钻研雕刻,参与多处庙宇修缮,在当地声名卓著。
海窝子的木工传统
去年八月五号,祥子先生在《探访海窝子》一文中已经提及杨木匠这个人。海窝子镇周边树木丰富,从前应该有不少人从事木工工作。随着时间推移,木雕逐渐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产业,杨家的木雕技艺已经传承了四五代人,里面蕴含着许多往事,颇具神秘色彩。
非遗传承现状
现在,很多传统文化技艺和传统手艺正遭遇衰落的情况,失传得非常迅速。不过,像杨木匠这样的匠人还在坚守着手工制作,他们算得上是民间的人才。杨木匠的这种坚守非常难得,他不仅继承了家里的手艺成都木雕厂加工厂,也为彭州木雕文化的传承尽了一份力。
走进木雕往事
行程安排有变动,我未能全面认识杨木匠,但阅读相关介绍后,我对他非常敬佩。进入杨木匠的工作场所,就像是回顾彭州海窝子木雕的岁月。这些文化传承人正用各自的方法维护成都的特色,他们的经历应该被更多人了解。
你周围有类似杨木匠那样坚守老手艺的人吗?可以到留言区说说,同时请多给这篇文章点个赞,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守护文化的匠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