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的历史非常悠久,它的形象多种多样,自古以来就受到大家的喜爱,现在在制作技巧和内容选择上还在持续进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黄杨木雕的独特之处。
起源与发展
黄杨木雕最初是作为可以摆放在桌面上供人观赏的立体雕刻品出现的,能够考证的最早实物是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的“李铁拐”雕像,如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到了明清时期,这种雕刻技艺已经发展出独特的风格,作品的造型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既逼真又传神。到了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小巧的圆雕作品因为颜色和工艺等方面的优势,受到了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新中国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杨木雕技艺得到快速提升,研发出“拼雕”“群雕”“镶嵌雕”等立体雕刻技法,并且融合了浮雕与立体雕刻。近些年成都木雕厂加工厂,雕刻题材在人物之外,又增添了十二生肖和吉祥动物,呈现出的形象都非常生动逼真。
黄杨木特点
黄杨木的颜色是乳白色,会逐渐加深,看起来十分庄重有品位,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小型的圆雕。这种木材的品性很好,能够很好地呈现精巧的雕刻手法,从而让作品的艺术分量更重。
作品分类 - 按功能
黄杨木雕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根据用途来划分,包括陈设品、装饰品和日常用品。陈设品以具体事物或经典纹样为创作来源,造型上涵盖动物形象、人物形象以及植物形象。日常用品则包含了梳子、筷子等物件,上面还雕刻有传统纹饰和地域特色文化元素。
作品分类 - 按技艺特色
根据艺术特点,可以分成传统型和树根造型等类别。传统型主要表现单个形象,偶尔也有群体或组合形式,创作过程包括用泥土塑形等步骤。树根造型借助木材断裂时形成的天然纹路构思,顺应材质特性,不进行过度修饰。
雕刻大师陈力
陈力1973年3月在大足出生,从小受到大足石刻的影响。1992年,他拜师黄杨木雕刻的第三代传承人唐其能。1994年,他学有所成正式出师。1995年,他在四川美术学院继续深造成都木雕厂加工厂,技艺更加娴熟。他的浮雕镂空技艺在重庆地区非常出名,作品多次获得荣誉,还被国家层面的博物馆收藏起来。
你对黄杨木雕的哪种技艺最感兴趣?请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写得还可以,记得点个赞,也分享给其他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