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故宫参观时,很多人都会举起相机拍摄匾额,但是“正大光明”“中正仁和”这些匾额所蕴含的意义,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明白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匾额的深层含义吧。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
乾清宫位于内廷中央,曾是明清十六位皇帝的居所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顺治皇帝亲自书写了“正大光明”的匾额。这个匾额蕴含着天地的理念,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体现了天地间正大光明、日月昭明的原则。匾额高高挂起,仿佛在向所有看到它的人宣告皇权的公正与威严,使得每一个进入乾清宫的人都会感到内心充满敬畏。
这块匾另有他用,雍正皇帝以后,统治者把传授帝位的通知书藏在它里面,这种措施防止了皇子们公开或私下里的竞争,保障了皇室内部的平稳。
养心殿“中正仁和”匾
“中正仁和”这块匾额是雍正皇帝亲笔题写的。在养心殿,皇帝经常处理国家日常事务,这块匾时刻告诫君主要行事公正、品德端正、关爱民众、关系融洽,体现了君主对自己行为规范极为严格的约束。
雍正皇帝一生努力工作,他依靠这块匾文来自我鞭策,处理政务时坚持公平、慈爱。这四个字也反映了儒家治理国家的思想,对后人探究清朝的政治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西暖阁“勤政亲贤”匾
养心殿明间西边那个西暖阁,是皇帝审阅文件、和大臣私下交流的房间,上面挂着块“勤政亲贤”的匾额,这块匾是雍正皇帝亲笔写的,它反映了雍正皇帝一生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他人的作风。
雍正皇帝当政时,每天要处理许多公文,经常忙到半夜才休息。他会直接和大臣们谈话清末匾额,以此了解百姓的艰难困苦,实施变革,从而为康乾时期的繁荣稳定打下了根基。
三希堂“三希堂”匾
养心殿西暖阁旁边的那个小屋,只有几平方大小,是乾隆皇帝的书房,名叫“三希堂”。这个名字是乾隆皇帝亲自取的。“三希”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收藏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另一方面,“三希”也蕴含了周敦颐“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的思想,意在激励乾隆皇帝不断努力向上。
乾隆皇帝很欣赏写字,他经常在这里看古代字画,研究写字的方法。那个三希堂地方不大,但是里面有很多文化价值的东西。
交泰殿“无为”匾
交泰殿坐落在乾清宫和坤宁宫的当中位置,殿号源自《易经》,寓意着天与地相互感应、人民生活安康顺遂。一块写着“无为”二字的匾额是康熙皇帝亲笔所书,其用意在于提醒帝王应当体察百姓疾苦,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康熙皇帝执政期间,减轻了民众的徭役和赋税负担,使人民得以恢复元气,国家慢慢变得富强兴盛。这块匾额也体现了道家关于国家治理的理念。
保和殿“皇建有极”匾
保和殿的名称源自《易经》,表示心志专一清末匾额,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殿内悬挂的“皇建有极”匾额是乾隆皇帝亲笔所题,它说明君主治理国家应当遵循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以此确立天下最公正的法则。
乾隆帝借此彰显对统治地位的看重,处理政务时注重兼顾各方诉求。这面匾额也变成了保和殿的关键文化标志。
你们游览故宫的时候,留意过那些牌匾吗?你们最关心哪个牌匾所表达的寓意?可以在留言区谈谈看法,如果觉得内容有帮助,请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