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被誉为“婺之望县”和“歌山画水”的美丽之地,以其教育、建筑和工艺美术的繁荣而闻名。特别是东阳木雕,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木雕作品介绍,其独特的魅力无人能及。然而,遗憾的是,它现在正遭遇着衰败的困境,这其中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让人不禁感到好奇。
历史溯源
东阳木雕的历史源远流长,宋代建隆二年保存的善才童子和观音菩萨像,造型既古朴又庄重。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当时东阳木雕技艺的精湛,以及其独特风格的形成过程。在明清时期,这种技艺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装饰,技艺成熟,风格已经定型。卢宅的“肃雍堂”、白坦的“务本堂”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及“千工床”等家具,它们都是东阳木雕技艺的卓越展示。
发展转型
20世纪初,东阳木雕行业发生了转变,不再局限于为民间建筑和家具增添装饰,而是逐渐涉足外销工艺品的生产。1914年,杭州的“仁艺厂”崭露头角,成为行业的领头羊。随后,市场范围逐步扩大,覆盖了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多个地区东阳木雕作品介绍,为东阳木雕拓展了更宽广的发展天地。
雕刻特色
东阳木雕技艺以平面浮雕为主要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了多层浮雕与散点透视等技艺,同时保持着平面装饰的特色,塑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材料选择上,这种雕刻工艺追求精细,上色较为简约,所以通常采用色泽较淡的木材,这也是其得名“白木雕”的缘由。即便如此,为了增强艺术表现力,偶尔也会对作品进行上色处理。
表现形式
东阳的木雕工艺种类繁多,不仅包含了常见的雕刻技法,还精通独特的粘合技巧。这些粘合技巧包括贴片技术、竹丝镶嵌的贴片工艺,以及锯空雕的粘合工艺等多种形式。这些各具特色的技艺使得东阳木雕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生产工艺
东阳木雕的手艺相当讲究,工序多达九步,包括上样、勾勒形状、去除多余部分等。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挑选优质材料来增加作品的经济价值,然而从艺术表现力来看,那些色调柔和的材料往往能呈现出独特的风味。
题材内容
东阳木雕的题材十分丰富,包含了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类型,内容既涵盖历史事件,又涉及神话传说。这些作品通过讲述神话故事、描绘历史人物,古今对比,传达了人们的情感与敬意,同时也揭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二十年间,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木雕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日渐减少。东阳木雕所蕴含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生存环境的缺失,正逐渐走向没落。面对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恳请大家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共同为东阳木雕的传承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