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传承
孙兆勇出自罗源寿山石雕刻世家,他的祖父孙厚发曾经担任过厂长,对雕刻艺术充满热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孙兆勇自幼便沉浸在寿山石雕刻的迷人魅力之中。1989年,年仅18岁的他进入工厂,跟随爷爷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从此走上了艺术探索的道路。
孙兆勇的雕刻之路,得益于家庭艺术基因的传承和长辈的悉心教导,这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幼年起,他对寿山石雕刻就抱有极大的兴趣,并对其有了深刻的理解。
灵感起源
孙兆勇与叶秦相恋期间,叶秦偏爱血蚶。血蚶那鲜红的肉质和白色的壳子深深吸引了他,颜色和水洞高山石相仿。因此,孙兆勇决定用寿山石雕刻血蚶。出乎意料的是,成品竟可乱真。
孙兆勇通过这次成功,发现了寿山石雕刻的更多潜力,这激发了他想要用寿山石创作一桌“满汉全席”的念头。
造席决心
孙兆勇之所以雕刻“满汉全席”,一是因他对寿山石情有独钟,二是他与叶秦夫妇希望让更多的人知晓寿山石的韵味。这成为了他们不懈追求的愿望。
孙兆勇为了追逐梦想,毅然踏上了漫长且艰难的创作旅程。他立志,要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寿山石的韵味展现出来。
创作难题
每道菜都有其独特的色彩和外观,要精准匹配相应的石材、形状、色泽和纹理,难度相当大。孙兆勇为了雕刻出“满汉全席”,整整一年里,他每天陪伴妻子逛菜市场,仔细记下菜品的颜色和特点,然后才去挑选和寻找合适的石材。
孙兆勇对创作极为认真,他的准备工作既细腻又繁杂,这充分展现了他面对挑战时的坚定决心。
坚守初心
孙兆勇在雕刻“金针菇”的过程中普通石头雕刻,费尽周折才觅得一块合适的渐变寿山石。然而,这块石头却被台岛来的客人相中,对方甚至愿意出高价购买。尽管如此,孙兆勇还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
孙兆勇明白这块石头对于完成“满汉全席”创作至关重要,他坚守着最初的信念和创作原则,不为利益所动摇。
文化传播
孙兆勇和他的妻子觉得,应当将普通石头转化为宝贵资源,实现其最大价值。在“百宴轩”景区,游客参观“满汉全席”无需付费,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福州的寿山石文化。
这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文化的延续。孙兆勇期望将寿山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并使之传承下去普通石头雕刻,寻找让寿山石变得大众化和平民化的新方法。除了“满汉全席”,他还创作了“回娘家”等反映福州民俗的作品,其中包含用寿山石雕刻的“猪蹄”“线面”等。他计划继续用寿山石制作福建的特色小吃,以便让更多的人认识福建和寿山石。大家对孙兆勇这种结合传统与创新的手段,对寿山石文化的未来有何看法?若能亲临“百宴轩”,你最期待观赏哪道菜肴的雕刻技艺?欢迎点赞、转发这篇文章,让我们共同探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