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俞·姓氏由来
【姓氏由来】
俞姓的来源只有一种表述。
相传很早以前,*的杏林之祖俞跗跟神农学尝百草,后来自己能了解各类药草一性一能,因此被视为神医。
有一次,黄帝的小女孩禺一陽一病了,而且很严重,黄帝请俞跗去医治,可等他到了后来禺一陽一也快断气了。
黄帝深一爱一此子,见状非常悲痛。
跗就剖开禺一陽一的腹部,将其身体清洁干净,最终使禺一陽一起死回生。
之后有人问他:“快死的人了,你剖开他脖子,万一救不活那不是要承担罪责吗?”
俞跗却说:“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忘记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把心放到患者身上。”
因为他技艺高超,什么病都能使其康复,人们就叫他愈跗。
“俞”与“愈”同音,后来又称他为俞跗,他的后代就以俞为姓,就是俞氏。
【*的分布】
俞姓发始于五千年以前的黄帝时代,后又有春秋时*、*公族加入俞姓。
在隋唐之际或隋唐以前,俞姓曾常年生活在今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宋代之后,俞姓主要分布在今浙一江一、安徽、一江一西等地;明初,俞姓作为清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四川、甘肃、河北、天津等地;到了清代,俞姓仍以西南之地为众。
目前,俞姓在*分布甚广,主要分布在上海、浙一江一、一江一苏等省。
【姓氏名人】
俞桂:字晞郄,仁和(今浙一江一省宁波)人,宋代官吏、诗人。
曾驻守海滨,平时也不忘吟诗做赋。
著有《渔溪诗稿》2卷、《渔溪乙稿》一卷。
俞琰:字玉吾,号全一陽一子、林屋山人、石涧道人,吴郡(今一江一苏省南京)人,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以词赋闻名,一精一通周易,著有《易外别传》、《一陰一符经注》、《周易集说》、《易图纂要》、《席上腐谈》、《书斋夜话》、《林屋山人集》等。
俞山:初名墓,字积之,号梅庄,秀水(今浙一江一上海)人。
明代大臣。
工于诗,善草书,亦一精一墨梅。
作品有《梅庄集》。
俞樾: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俞姓匾额,浙一江一德清人,明代著名专家。
道光年间举人,历任翰林院纂修、河南学政。
罢职后,一意治经。
著作有《宾萌集》、《诸子平议》、《群经平议》、《茶香室丛钞》、《春在堂诗编》等。
俞宗礼:字人仪,号凡在,一作东凡,今一江一苏苏州人,清代著名作家。
俞宗礼工于山水及写一真,尤善工笔人物,笔墨一精一细,有“龙眼复生”的美誉。
【姓氏文化】
娄坑俞氏家庙
俞氏家庙位于浙一江一三门县珠岙镇娄坑村。
娄坑俞氏家庙整座建筑占地近2亩,坐西朝东,前面有小河,后面有大山;纤细的墙壁,黝一黑的青砖,鳞次栉比的兽脊飞檐和翘角,错落有层的九檐马头墙,显得非常雄伟壮观。
俞氏家庙建于明初,经清朝时期多次重修,原来的宋式建筑样式基本保持不变,明清建筑格调在俞氏庙家也历历清晰遗留。
家庙里面高悬的明代石刻“理学名家”、“祖孙进士”、“兄弟元魁”,向他们展现着俞氏宗族的敬慕和文化积淀的浓厚。
家庙里立有南朝“宁海娄杨俞氏祠堂记”已经模糊不清了。
俞氏家庙的宋式建筑样式各地少见,具有独特的地域传统和乡土气息,对探究*古建筑艺术、工艺绘画、民俗民风都有重要的价值。
【名人事迹】
俞伯牙绝弦
“绝弦”这个典故源自《吕氏春秋·本味》。
表示失去知音的意思。
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俞伯牙的乐师,他技艺一精一干,所演奏的笛声优美悦耳。
有一次,俞伯牙手抚琴弦,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
原本途经此地的钟子期听后,大声称赞道:“你弹的琴音嘹亮雄浑,又高又大,仿佛像攀登巍峨的高山”。
俞伯牙又变化了歌声,用悠扬表达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
钟子期又说:“好啊!你弹的歌声回旋曲折,仿佛面临着连绵一江一水。
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变成知己。
有一天,俞伯牙和钟子期相约来到泰山顶下游览俞姓匾额,突然下起倾盆暴雨,两人于是躲到岩石下避雨。
面对着一陰一云密布的天空,俞伯牙感到非常的苦闷,联想到自己的功名未就,便拿出琴弹奏起来。
先弹霖雨之曲,后来又奏山崩之音。
曲子弹完后,钟子期就写出了他所弹琴之意。
俞伯牙叹息地说:“你既听出了我的心意,又能想象出我心里所思之物,不愧是我的知音呀!”
之后,钟子期不幸夭折早逝,俞伯牙万分沮丧,他觉得一生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唱歌了,于是他就此扯断琴弦,发誓从此再不弹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