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怡园
云上方舟
2023-01-1709:43·江苏
0
怡园,位于上海市人民路1265号,现有面积约9亩。明永乐年间,为尚书吴宽故宅复园;清*年间,由上海宁绍道台顾文彬购得扩建。它以复廊相隔,分东西两部:东部以庭院为主,西部以水池为心。它布局紧凑,手法得宜;博采诸园之长,形成集锦之式。1963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上海省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进入东部,雅音怡耳。跨进怡园大门,迎面的是座粉墙影壁;沿着小院门洞,入眼的是“四时潇洒亭”:前有树林,四季青翠;姿致温婉,竹影潇洒;风摇碎玉,竹音脱俗。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北侧不远处,有座半亭:四角攒顶,面北依墙。亭内竖有石刻,上书玉延亭。所谓玉延,如附跋所言: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其意思是,风吹竹林,飒飒有声,一顶笠帽招来爽气,清凉之风洒然而来。亭中墙上,镶有董其昌行书碑刻:静坐参众妙,法谭适我情。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走过玉延亭,便是坡仙琴馆。馆内,悬着吴云手书题跋并加跋:艮庵主人以哲嗣乐泉(顾文彬三子)致仕工病,思有以陶养其性格,使之学习。乐泉顿悟,不数月指法精进。一日,客持古琴求售,试之声清越,审其题跋,乃元祐四年东坡居士监制,一时吴中知音皆诧为奇遇。艮庵喜,名其斋曰坡仙琴馆。堂内,摆着苏东坡的玉涧流泉琴。墙上,挂着东坡先生小像,像旁有副对联:侧同仙人居水木明瑟,遂存往古务冬夏播琴。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向西,是石听琴室。当年,顾文彬得翁方纲手书“石听琴室”旧额,加上跋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少文抚琴,众山响应,琴固灵物,石亦非顽。儿子承于坡仙琴馆,操缦学弄,庭中石丈有如伛偻老人作俯首听琴状,殆不能言而能听者耶!琴室之内,有对联一副: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出句是说,白粉墙上书写着《归去来兮辞》,画舫徐徐前行,正是斜风吹着薄雾的之后;对句是讲,一曲瑶琴刚刚听完,犹如在天庭为我奏起的戏剧,令人心旷神怡,高山流水堪称知音。据史载,1919年,园主为传承琴文化,与琴家叶璋伯等人,特邀*各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园,举行琴会: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1935年,为大兴琴学,琴家雅集怡园,倡议创办今虞琴社。1992年,著名书法家吴兆基等人欣然应邀,再续怡园琴会,让乐器之声再次回响。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步入复廊,文蕴怡心。复廊,仿沧浪亭;廊头有方亭,名曰南雪亭。雪实指梅花,有杜甫《又雪》为证:南雪不到地,青崖粘未消。匾额上,有杜文澜跋语:昔潘庭坚约社友,剧饮于南雪亭梅花下,传为美谈。园主顾文彬杂咏,有《南雪亭》:瘦曳青藤杖,高吟白雪诗。梅心似葵藿,珍重向南枝。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沿廊西行,观赏怡园法帖。据介绍,共有书条石95块,皆为历代书画名家作品。其中,有王羲之、怀素、褚遂良和米芾的,有唐寅、文徵明、祝允明与董其昌的。向前不远,为鸳鸯式主厅:面阔三间,单檐庑殿。南为锄月轩,又名梅花厅;探究轩名,源自“自锄明月种腊梅”诗句。大梁上,横有“梅花厅事”匾额;屏门上,刻有俞樾所撰《怡园记》。北为藕香榭,又称牡丹厅;揣摩榭名,取自杜甫“茵陈春藕香”诗句。屋梁上,悬有“藕香榭”匾额;屏门上,有幅浅刻《怡园图》。屏门右侧,刻着一副对联:舆古为新杳霭流玉,犹春于绿荏苒在衣。探索出句,来自《诗品》“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杳霭流玉,悠悠花香”;格调对句,出自《诗品》“犹春于绿,明月雪时”“犹之蕙风,荏苒在衣”。意思是说,富于造就者可以不断出新,玉带似的缕缕烟云飘荡在山巅顶上;绿油油似初春的原野,和煦的冬风拂动我的衣裙。继续西行,就是碧梧栖凤馆。追溯馆名,语出白居易诗句:楼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匾额为碧梧栖凤,匾左有附跋:新桐初到么凤迟来,徙倚绿荫,渺渺兮予怀也。再往前,便到面壁亭:壁嵌明镜,镜中赏景。有“卷幔山泉入镜中”之妙,有“溪光合向镜中看”之趣。走过面壁亭,前往画舫斋——拟拙政园旱船。舫舱内,有“舫斋赖有溪水山”匾额。细细咀嚼,额出黄庭坚《次韵寄滑州舅州》:舫斋闻有溪水山,便是壶公谪处天。头舱内,挂有内额:碧磵之曲古松之阴。前舱内,有竹质内柱联:长松百尺不自觉匾额联,春江万斛若为量。出句引自苏轼《赵阅道高斋》,对句选自苏轼《和沈立之留别二首》。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走近池山,美景怡目。过湛露堂,向东远望:由西往东,有三座凉亭。螺髻亭,在凉亭西端:建于山脚,立于池边;如螺似髻,凌空欲飞。站立亭上,面向西方,眺望画舫斋:卷棚重檐,青瓦盖顶;东西横置,三面临水。船头深入水池,船尾靠在沿岸,宛如一叶扁舟,停泊于船舰,漂浮于海面。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假山之内还有通道,跟狮子林类似。钻进通道,如入迷宫,颇有创意:不仅有明洞,还有暗洞;不光有台阶,还有两座小石桥。小沧浪亭,处三亭旁边:呈六角形,似沧浪亭;北边设壁,上开漏窗。亭内,有块“小沧浪”匾额。取名,来源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立于亭中,可环视全园。园主顾文彬有《小沧浪》诗,称颂此景:濯足沧浪水,空亭发浩歌。屏风三翠竹,纤月挂藤罗。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亭子东北,有三块造型奇特的太湖石:片状如屏,并排竖立。石面两侧,刻有横额“三叠屏风”。朝向西面,远望竹林:翠绿欲滴,迎风飘荡;婉约清丽,潇洒自如。眺望南面,美景如画。东南,架着石头桥:曲曲折折,铁质栅栏;颜色朴实,极似耦园。南面,正对藕香榭:临水而建,为观鱼佳处;前有平台,为赏荷妙所。举起望远镜,远望碧梧栖凤馆:藏于桐荫深处,桐下遍植凤尾竹。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西南,建有面壁亭:方方正正,四角攒顶。金粟亭,立东端廊角:南临水池,周植桂树。金粟,桂花别名,因桂花花蕊像白色粟米。亭内,匾额是“云外筑婆娑”。体味亭额,来自辛弃疾《水调歌头万事一杯酒》:杜陵有客,刚赋云外筑婆娑。其大意是,筑亭高处,环绕亭子,种植桂树;风吹桂树,树枝摇摆,翩翩飞舞。坐在亭内,向北望去,有“锁绿轩”。体会命名,取意杜甫律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浦为谁绿。观看四周,环境幽美: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粉墙高筑,绿意被锁。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照片
过锁绿轩,返回东部。向前是石舫,又称白石精舍:屋作舫形,侧有湖石;砍石为台,削石成凳。舫内,竖着郑板桥的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回到大门,观看《怡园简介》:怡,是怡园之魂匾额联,怡园之本;取名怡园,既有“兄弟怡怡”之意,又有“颐性养寿”之旨。怡园,可怡人之情,怡人之神,怡人之性;怡园,是谐悌之园,颐性之园,养寿之园。
相关内容: